明安心法农业 七不小黄姜
但存方寸地 留与子孙耕

逝者|袁隆平:希望农民从土地上彻底解脱出来- 原创 周华蕾 曾鸣 南方周末 2021-5.21

袁隆平,因多器官功能衰竭,于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在长沙逝世,享年91岁。一位老者,一颗赤子的心,一个童真的梦,他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,他是稻田的忠实守望者!
致敬,缅怀!

 

逝者|袁隆平:希望农民从土地上彻底解脱出来

(新华社/图)
全文共4858字,阅读大约需要10分钟
  • 袁隆平第“N+1”次说起禾下乘凉梦:“我梦见我种的水稻长得像高粱那么高,穗子像扫把那么长,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,我和我的朋友,就坐在稻穗下乘凉。”

  • “我有一个更大的希望,是将农民从土地上彻底解脱出来,农民越少越好。农民多了,小康不起来。”

本文首发于南方周末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
文|南方周末记者 周华蕾 曾鸣
南方周末实习生 袁幼林
责任编辑|叶伟民
据新华社记者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获悉,“杂交水稻之父”、中国工程院院士、“共和国勋章”获得者袁隆平,5月22日13点07分在湖南长沙逝世,享年91岁。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,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,被誉为“杂交水稻之父”。直到今年年初,他还坚持在海南三亚南繁基地开展科研工作。
时光倒流70年,袁隆平还是个农校的大学生。早晨爱睡懒觉,总是到紧急集合铃了才腾地起身,铺盖也不叠,一边扎裤腰带,一边往操场跑。同学们送他评语:自由散漫。
他打小贪玩,没少挨父亲板子。偏科很严重:喜欢地理、化学和外语,能拿高分,直到他成了年过八旬的老头子,飙英文的习惯也没改过;写作文套用过“光阴似箭,日月如梭”,挨老师狠狠批过,从此再不爱用老八股;数学一塌糊涂,及格都得奋力挣扎。
最杰出的才华表现在游泳上,拿过湖北省第二名,可惜一次关键比赛前饕餮吃坏了肚子,被国家队永远地淘汰了。
几十年后,他是中国殿堂级科学家。单位门口的大路乃至银河系的小行星以他的名字命名;有农民自发为他塑汉白玉雕像;尽管他本人再三强调不是熊猫,下至农民上自总理,都封他是“国宝”。
他的事迹上了小学生语文课本:杂交水稻之父——袁隆平。
南方周末2011年度盛典上,钟南山院士为袁隆平院士颁奖,这段两位院士罕见同台的视频,后被网友在2020年翻出来以致敬这对“医食无忧”组合。
以下文章和访谈首发于2012年9月20日,今日重刊,以寄哀思。
00:2
1

 

“过路财神”

 

袁隆平眉毛高挑,一笑起来更成了眯缝,身板瘦而硬朗,爱穿个衬衣,扎进西裤里。他身体不错,用行话说,叫“后期落色好”。最大的毛病是抽烟,一根接一根,喉咙不大好。
杂交水稻培育成功后,“国宝”袁隆平再也自由散漫不成了。拿他倒苦水的话说:人怕出名猪怕壮。
被欢迎、被围观、被合影是生活的常态。他最怕兴师动众,偏偏每到一个地方,市长县长什么的全出来迎接,“说我什么欢迎莅临指导呀,很麻烦”。不过面对蜂拥向他求合影求采访的人群,他又总能挥着手淡定地hold住全场:one by one, one by one(一个一个来)。
2008年,袁隆平带着老伴邓则去逛车展,被一个“满哥”(年轻小伙,湖南俚语)认出来,现场立马炸锅了。他在一辆奔驰敞篷车旁多流连几眼,互联网上就掀起了一场讨论。不过持“仇富不仇袁隆平”的人占了上风,“别说买车,买飞机都理所应当”。
最后身家千亿的袁隆平买了一辆5万多的吉利熊猫,消息一出,网友被感动了。而这汽车的主要功用,不过是供他开车去离家1.5公里外的稻田查看水稻,平时根本不上街。
事实上,袁隆平对挣钱这事压根不上心。他对财富葆有相当的平常心。很快,他把隆平高科的董事也辞了,埋头搞他的科研,“我就是个过路财神”。
2

 

饿出来的科学家

 

1930年,他生于一个香世家。家里六兄妹,“隆”字辈,他排行老二,乳名“二毛”。
二毛在武汉念教会学校长大。很多年以后,这位农学大腕把这归咎为一次误会。那是小学一年级在汉口,老师带孩子们去郊游,参观一个资本家的艺场。“花好多,在地下像毯子一样,红红的桃子满满地挂在树上,葡萄一串一串水灵灵的”。
农村给他的印象过于美好,直到1952年,他作为农学院的学生去土改,住进农民家了,才知道真正的农村“又苦又累又脏又穷”。
1953年,袁隆平毕业了,被分配到湘西雪峰山脚下的安江农校当老师。他在地图上找安江,半天没找到。他拿第一个月工资买了把小提琴,在偏僻的乡下打发时间。
当时中国全盘学苏联,别人DNA双螺旋结构遗传密码的研究都得诺贝尔奖了,中国还在学前苏联,搞无性杂交。
袁隆平说那时的自己是“迷途羔羊”,后来他就看孟德尔、摩尔根的遗传学(当时的唯心著作)。孟德尔所发现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,奠定了日后杂交水稻的理论基础。
“最初搞无性杂交,闹了许多笑话;搞小麦,没前途;搞红薯,感觉是个搭头。转过来开始研究水稻,一个偶然的机会,老天爷在我面前摆了一株特殊的水稻,让我看到了。”
43岁这一年,袁隆平及助手育成三系杂交水稻,将水稻亩产量由300公斤提升至500公斤以上。这个中国自主产权的成果是世界范围内的第一次。
3

 

光环之外

 

1996年,他开始主持研究超级杂交水稻。他的目标是90岁以前,让水稻亩产超过1000公斤。
他的理论基础是,“如果我们能把光能利用率提高到2.5%,那么水稻亩产1500公斤是没有问题的。”
2011年,他的攻关超级稻亩产达926.6公斤,2012年希望达到940公斤至950公斤。
潜增长越来越慢,袁隆平形容这是“矮子爬楼梯”,一点一点来。当旁人都为能否达到阶段性目标紧张不已时,他却一点也不介意对媒体笑嘻嘻地说:如果达不到,那牛皮就吹大咯。
2007年,袁隆平被授予“影响华人终身成就奖”等多项荣誉。他是个不愿退休的老头子,日常行程是全国各试验基地间飞来飞去,长期下地工作,被晒得像个非洲黑人,绰号“刚果布”。到了79岁那年,他说自己老了,终于开始戴遮阳帽下地了。
光环之外,生活中的袁隆平截然不同,诙谐且充满自娱精神。他很介意自己被“高大全”了。在不啻于“成千上万”次采访中,他表现得像是个曝料的——
别人恭维他会拉小提琴,他说:高手是后面弹钢琴的,我是个南郭先生。
在长沙住了大半辈子,他如是介绍这座城市:北京是首都,长沙是“脚都”,四分之一的自来水都是洗脚水!
媒体一让他谈转基因他就头大,理由并非敏感话题,而是“我已经谈了不下100遍了”。
有时老头子来了兴致,还拖住记者陪他一起打麻将,不赌钱,输了的钻桌子,“有一次他们想把我钻桌子的镜头拍下来,可我身手麻利,一下子就钻过去了。”
4

 

不能躺在功劳簿上

 

骨子里,比起商人和官员,袁隆平更像一个农民。“我不愿当官,不是做生意的人,又不懂经济。”
功成名就后,有人劝袁隆平“退隐”,认为他完全可以“躺在功劳簿上”了。“我说不满足,就算失败了至少也还有教训。”他说。
后来,这位科学家还是拗不过,被任命为湖南省政协副主席。许多大会小会,他情愿“躲”过去。前些年,每逢开会他就请假,以至后来每次通知他开会的政协工作人员主动发问:袁老师,这回请假吗?
2012年“两会”,他为农民提案。他提出《关于粮价的建议》:国家应该把石油补贴的钱补给农民,认为国家要对粮价政策作出根本性改革,建议以较高的价格收购农民的粮食,然后以平价出售粮食。
“现在农民的收入太低了,农民可怜啊!”袁隆平说。
农民更愿意抛了荒去打工,农村空心化愈发严重。袁隆平也意识到现在学农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。“我参观过很多现代化的农业博物院,南瓜有几百公斤重、甘蔗有两层楼高,这些对年轻人有很大的吸引力,小学生也会感觉很有意思。”说这话时,他想起了童年参观的资本家园艺场。
2012年8月31日,面对蜂拥向他的四家媒体,袁隆平第“N+1”次说起禾下乘凉梦:“我梦见我种的水稻长得像高粱那么高,穗子像扫把那么长,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,我和我的朋友,就坐在稻穗下乘凉。”
这个梦境2011年被福建省作为高考作文题了。
5

 

“希望农民从土地上彻底解脱出来”

 

南方周末:1994年,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莱斯特·布朗出版了《谁来养活中国人》一书。他在书中预测:到2030年,中国人口将达到16.3亿左右, 需要粮食6.51亿吨,届时中国粮食生产将下降到2.73亿吨,需要净进口粮食3.78亿吨,从而引发全球性的粮食短缺和粮价暴涨。他得出结论,没有哪个 国家能够养活中国人。您对此怎么看待?
袁隆平:布朗,我在加拿大开会时曾经见过,他不认识我。我们吃饭时坐不同的桌子。布朗是出于好意,以一种Wake up Call(警世的呼唤)的精神,提出了一个现实的问题。但他最大的弱点,是对科技进步对提高农作物生产力的巨大潜力估计不足。他写书的时候,还不知道我们中国要启动超级稻计划。
2011年,我们的粮食总产量是5.7亿吨。国家发改委的数据则显示,中国粮食库存占消费的比重超过40%,大大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的17%-18%的粮食安全线。中国现在拥有1.5亿吨至2亿吨的储备粮,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一倍。面对布朗先生的提问,我们可以郑重地回答,“中国人不仅能依靠自己解决吃饭问题,而且还可以帮助发展中国家解决粮食短缺问题。”
南方周末:您认为该如何提高目前中国农民的种粮效益?现行粮食补贴政策还需做怎样的调整和改进?
袁隆平:有一次我们去验收超级稻,有个农民跑来对我说,“袁老师,我看到你好高兴啊!但是我们也有怨气,你让稻谷增产,可稻谷多了价格又下来了,我们还是不赚钱。”谷贱伤农啊!
我要提一个意见,一方面要出台更多的惠农政策,要加大扶持的力度,最低保护价还要提;另一方面我建议粮食补贴的方式要改变,现在是按照亩来补, 种一亩田有良种补贴、农机补贴等,但是高产、低产给的补贴是一样的,农民就没有积极性。最好的办法是,给与种粮农民按售粮的多少进行直补,即国家以较高的价格收购粮食,再以平价向市场供应粮食。这样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就高了,因为他们所产的粮食越多,利润也就越多;同时,市场上的粮价也不会上涨。
南方周末:您曾多次呼吁,发展粮食生产必须靠“三良”——良种、良法、良田,这其中的良种和良法都脱离不了科技人员的努力。但这么些年过去了,农业科技人员的待遇和境况没有太大的提高;另一方面,现在的农业科技人才越来越不愿意下地了。您认为如何改善这一状况?
袁隆平:杂交水稻研究是一项远大的事业,需要代代有传人。从1987年开始,我把多项奖金捐出来建立基金,资助科研人员。
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成立后,我从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为中国争取到了生物学奖学金资助名额。有人担心人员输送出去不回来。我认为要把眼光放长远点,只有把人家先进的技术学过来,才能把我们的技术水平提高。让他们都窝到我的手下,受着我个人的思想束缚,怎么超越和发展呢?
研究中心队伍30-40多岁的人都成长起来了,他们都能专心致志地搞研究。也有人总想往大城市跑,想升官发财,想下海做生意等等。人各有志嘛,不能强求。说句老实话,谁如果献身农业,却要想成为百万富翁,或者地位很高的什么官,是不可能的。
但我要强调的一点是,我培养研究生并不太看重分数,就看他肯不肯下田。实验室和电脑前的工作固然重要,但最重要的是下田,顶着太阳,趟着泥水,下田,实干,实践出真知。培育新品种是应用科学,书本上、电脑里种不出水稻!
南方周末:作为一名农业科学家,您是如何看待城镇化、农村空心化和农业发展的矛盾?
袁隆平:因为城镇化,肯定有一些农民会失去土地。国家有政策会给他补偿,补偿之后会安排就业。我有一个更大的希望,是将农民从土地上彻底解脱出来,农民越少越好。农民多了,小康不起来。如果农民通过利用我们的先进技术使粮食单产大幅度提高,就可以在确保粮食总产量的前提下释放一部分农村劳动力。我希望我国发展现代农业,至少让50%的农民走出田头。
南方周末: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里专门提到如何发展民族种业的问题,将之上升到了战略的高度,但我国种业的发展情况并不乐观,一方面种业公司多达一万 家,小多乱杂;另一方面,国外的种子公司来势汹汹,甚至已占有90%的蔬菜种子市场。您认为在现有情况下,种业发展在粮食安全问题中应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地 位?
袁隆平:种业国家把它定得很高——是国家战略性、基础性的核心产业,它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。这个种子,原来讲是农业科学技术的载体,现在是农业科学技术的芯片。
值得注意的是,随着农民种粮积极性降低,相应地影响到杂交稻制种业。2008年,杂交稻制种面积从2006年的150万亩减少到80万亩。这种形势影响到 杂交水稻的种植面积,而杂交稻减少的话,那么国家粮食生产面积就得不到保障。粮食安全中有个种子安全的问题,种子安全中有个种子储备的问题。国家要有 20%的种子作为战备种子,以防不时之需。否则,遇到天灾或其它风险,国家的粮食安全必将受到影响。逝者|袁隆平:希望农民从土地上彻底解脱出来
其他人都在看:
逝者|袁隆平:希望农民从土地上彻底解脱出来
逝者|袁隆平:希望农民从土地上彻底解脱出来
逝者|袁隆平:希望农民从土地上彻底解脱出来
逝者|袁隆平:希望农民从土地上彻底解脱出来逝者|袁隆平:希望农民从土地上彻底解脱出来

逝者|袁隆平:希望农民从土地上彻底解脱出来

赞(0) 买生态小黄姜
文章来自网络转载,如有侵犯,敬请留言或联系我们删除。谢谢!七不姜 生姜养生网-明德CSA生态姜园&明安农业 » 逝者|袁隆平:希望农民从土地上彻底解脱出来- 原创 周华蕾 曾鸣 南方周末 2021-5.21

评论 抢沙发

评论前必须登录!

 

心法农业 福田心耕 七不农产品会员店

不用化肥 不用农药 不用农膜 不用除草剂 不用添加剂 不用转基因 不杀生

手机微店淘宝店

“七不”生态小黄薑、干薑片、薑粉、薑丸、薑膏...,纯正零添加,由明德CSA生态姜园明安农业恭献。

七不”种植是明安农业、明德CSA生态姜园首创的良心生态农业种植理念。七不是指:不用化肥、不用农药、不用农膜、不用除草剂、不用添加剂、不用转基因、不杀生! 生姜养生不杀生,是符合戒杀生以惜物命,慎剪伐以养天和的自然之道。

微信扫一扫

登录

找回密码

注册